有讀者認識我,叫我白告
有學生認識我,叫我張Sir
有乘客認識我,叫我司機
這三個身分背後,都有同一個名字:張正皓。
躲在多重身分後,在各崗位上認識這萬千世界一隅,是相當舒適的狀態,然而我城正值多事之秋,「舒適」的成本大幅上升,活出自己不容易,活得自由更困難,人人都必須奮力獻身,才能共同攀過現時的高山。
衡量包袱與能力,留在社區服務能發揮最大的助力。「一室之不治,何以天下國家為」,竭力將自家社區建設得更美好,才談得上其餘。所以,張正皓站出來了,出來積極考慮參選粉嶺南區,我成長的社區。
一向感謝各位的支持,可見的將來更大力需要,人力物力也是,網絡上先撐 張正皓。Franco Cheung,多like多share,實際上各種設計、策略、意見,同樣多多益善。(除了文宣,文字我自己可以😂)歡迎pm,特別粉嶺南居民,居住上水粉嶺的讀者,亦請大肆推廣。
#粉嶺南見
#積極考慮
#敬事而信接舊納新
自今年六月起,此起彼落的政治及民生風暴籠罩整個香港。反送中條例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,燃點起積壓多時的民怨。市民多次和平地走上街頭表達訴求,而政府仍然充耳不聞。被推上前台的警察無區別向示威者及市民投擲催淚彈,試圖壓抑運動而非解決問題,反之最終各區「遍地開花」。不論站在什麼立場,香港市民都有共同的心願,希望香港盡快重拾正軌,而非「玉石俱焚」。然而要解決結構性的社會問題,便要從社區入手,從繩頭解開死結。
本人張正皓Franco居住在欣翠花園已有二十多年,大學畢業後成為教師,感受過香港教育的成敗後,決意放棄教鞭,搖身一變成為貼地的士司機,站於前線體察民情,甚至出書記錄當中經歷的社會大小事。回想由讀書至投身社會工作,每天總是一起床便往外跑,多年來可說足跡遍佈香港,卻鮮有停下來在自己的社區溜達。時至今天,政治紛爭捲入社區,影響民生日常,正皓有感必須站出來竭盡所能,貢獻我家。
吉祥街見,維翰路見,裕泰路見,一鳴路見,粉嶺南見。
#敬事而信接舊納新
#積極考慮
#粉嶺南見